集装箱运价继续大幅走跌。美西、欧地航线运价、货量和市场需求均继续大幅下行。最新一期世界4大集装箱运价指数仍大幅下滑。
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为2562.12点,较上周下跌285.5.点,周跌幅达10.0%,已连续13周下跌。较去年同期下跌43.9%。
德路里的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(WCI)已连续28周下降,最新一期跌幅达5%,至5378.68美元/FEU。
波罗的海运价指数(FBX)全球综合指数为4862美元/FEU,周跌达8%;
宁波航运交易所的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NCFI)报收于1910.9点,较上周下跌11.6%。
SCFI最新一期(9.9)主要航线运价继续全数走跌:
北美航线:运输市场表现未能改善,供需基本面较为疲软,导致市场运价继续下行走势。
美西运价从上周3959美元下滑至3484/FEU,周跌475美元,大跌12.0%,美西价格录得2020年8月份以来新低;
美东运价上周8318美元大幅下滑至7767/FEU美元,周跌551美元,下跌6.6%;
欧洲航线:服务业萎缩,制造业下降,通胀飙升,经济下滑。运输市场行情继续疲软,市场运价继续回落。
欧洲基本港运价3877美元/TEU,周跌375美元,下跌8.8%;
地中海航线:运价为4222美元/TEU,周跌552美元,下跌11.6%;
波斯湾航线:运价为1481美元/TEU,周跌286美元,下跌16.2%。
澳新航线:运价为为2489美元/TEU,周跌173美元,下跌6.5%。
南美航线:连续7周回落,运价7183美元/TEU,周跌798美元,跌幅10.0%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显示从年初高点起运价连续下跌17周,随后反弹4周,之后再度连续下跌13周,7月下旬已跌破去年同期水平。市场跌跌不休,甚至日内跌幅就能达到数百美元。
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表示,欧美国家通胀率高企,叠加地缘冲突、能源危机以及疫情,使得航运需求大幅萎缩,这是导致全球海运费暴跌的主要原因。
丁纯认为,虽然现在的暴跌是将去年畸高的运价拉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,“但这意味着海运运费的天价时代落幕了”。
中国国际海运网首席执行官康树春说,供需间的不平衡导致海运运费暴跌。
疫情期间由于供应链断裂,部分国家某些物资出现断供情况,多国发生“囤货潮”,这也导致去年海运费用畸高的发生。
今年由于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大,需求下降,与此同时,此前囤积的库存市场无法消化,使得欧美进口商减少甚至取消了商品订单,“订单荒”在全球蔓延。
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表示,港航大数据显示,去年第三季度,全球集装箱船约30%处于停泊状态,今年同期这一比例下降至约26%,这说明全球的航运周转能力提升了;
另一方面,全球商品贸易对于运力的需求却下降了,因此,运价走低是必然的。
作为海运市场重要的参与者,集卡司机对行情的感知颇为深切。过往多年中秋、国庆“双节”前,由于货主抓紧时间出货,排长队进港的情况屡屡出现,但今年情况有所改变。
近日,有网友发布视频称,“上海外高桥码头停满了集装箱卡车,绵延几十公里”。不过,此类视频存在夸大情况。但就行业现状来说,不少集卡司机反映市场行情确实有些低落。
长期在上海港周边从事运输的杨师傅谈到,近两年集卡车辆数量多,市场竞争激烈。然而由于疫情反复,“车多货少”的情况让货运从业者承受较大压力。
在深圳,盐田港、蛇口周边道路也存在较多货柜车停放的情况。究其原因,业内人士指出,一方面,货量偏少的情况下,货柜车司机要长时间等待订单,停在路边更加方便,也节省停车费,即使要冒着违规停车被“罚款”的风险;另一方面,不少停车场被开发他用,停车空间被大幅挤压,司机停车确有不便。
驾驶集卡约13年的胡师傅表示,市场车辆多,货量相对少,竞争激烈,让司机接单压力倍增。油价高企的情况下,集装箱卡车订单运价低,更加难以支撑满意的利润。“之前每天几乎都有订单做,但9月到现在我就做了3个订单。”胡师傅说,单价不满意,司机往往选择休息。
即将退休的吴师傅坦言,在他从事港口集装箱卡车运输10余年来,“今年的行情可谓是最淡的”。吴师傅说:“以前接单时,还能和物流公司讨价还价一番,现在几乎就没有商量的余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