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周资源&需求速递
近日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跌破7.3,一方面,美元强势走高,另一方面,海运费降了又降,这些利好在做出口物流的朋友看来,是不是觉得,贸易出口量得增加吧?接单应该要比较容易才对? 但其实关于“货都去哪了”这个问题,个中复杂,牵涉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。总的来说,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、市场决定的。 市场不会说假话,现实自然是如今的生意没有那么好,没有那么多订单,没有那么多货要出,供应在那里,但是需求大幅度下滑。症结出在哪?我们往下看。 1.美国的情况。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,供应链的不稳定,海运费的上涨,美国零售商在过去两年里囤积了天量级的库存。 这波操作很像咱们过“双11”,疯狂囤货,结果买了一年都用不完的食用油,两年都用不完的纸巾。美国零售商也一样,过去大量采购,仓库个个饱满,完全超买。这些货到了美国后,却超过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,那就只有慢慢消化,靠打折和促销,一点一点去库存。这同样需要时间,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。 2.欧洲的情况。欧洲正在面临能源危机、欧元贬值,以及欧洲大陆的经济衰退和不断增加的失业率,欧洲方面的进口意愿自然同步下降。 3.英镑、日元、加元、澳元、新西兰元,都是一样的问题,在美联储多次加息之下,大家竞相对美元贬值,而且这个幅度不小。这时候就看谁手里有更多的美元,才能用好的价格来购买中国商品,才能真正吃到这一波汇率的红利。 所以,汇率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单边,或是双边,而是多边问题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 4.无独有偶,大家一样难,越南当前也面临着订单萎缩的问题。此前,胡志明市劳工联合会负责人说,由于难以找到原材料和订单量缩水,纺织、皮革、鞋类和电子工厂的当前总体面临订单减少,产能闲置等问题,工厂不得不安排轮休或减员。 5.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,市场会不会有好消息?综合各方数据推测,数据上还会往上走,但是不会出现前两年的明显增长,应该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。而这其中,有一大部分的出口数据,是国企、央企、大企业和外企的功劳,真正属于民营的中小外贸企业的部分,或许增长会变得很乏力。这一点,从如今跨境企业的一片惨淡就能看出来,海外的消费已经十分疲软。